3月23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召开“砺剑2023”上海公安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警方严厉打击假借收藏品投资实施诈骗犯罪的措施成效,市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庄莉强主持会议,刑侦总队八支队支队长童铭、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高峰、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专班负责人刘学出席会议。
近年来,上海警方依托新型现代警务机制,结合“砺剑”系列专项行动,始终严厉打击假借“收藏品投资”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多次开展集中收网,先后打掉此类诈骗团伙26个,最大限度压缩诈骗分子的生存空间,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资料图)
紧盯新动向 守护钱袋子
字画、古玩、钱币、邮票等收藏品因具有艺术价值和升值空间而广受收藏爱好者和价值投资者追捧,不法分子也随之假借“收藏品投资”名义实施诈骗。
从近期侦破的收藏品诈骗案件来看,中老年群体上当受骗占比较高,而诈骗手法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诈骗分子在引流环节,由原先的线下推销逐步转变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收藏爱好者个人信息,事先精心设计诈骗话术,以电话引流、网络推广等方式,设置“高回报”“暴富”诱饵,诱骗特定群体高价购买价格低廉的工艺品,或套路收藏者支付各类高昂的拍卖鉴定费,一步步骗取市民群众钱财。
对此,上海警方从警情研判、群众举报、类案分析等方面入手,时刻关注收藏品诈骗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注重对每一起案件的深挖彻查,及时组织开展系列集中收网行动,切实做到打窝点、捣团伙、摧网络、斩链条,将诈骗分子绳之以法,为受骗群众挽回损失。
万变的噱头 不变的套路
升值快、高回报、无风险,是犯罪分子惯用的收藏品诈骗套路。无论是“限量发售、绝版藏品”的噱头,还是“高额回报、只赚不赔”的承诺,骗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掏空你的钱袋子。
经警方梳理,诈骗分子惯用的作案手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以高价拍卖为噱头,骗取拍卖服务费。诈骗分子通常开设虚构公司,假借帮助鉴定、代理备案、上拍等名义,取得藏品持有者信任后,使用自制伪造的鉴定证书、备案证书等文件,并雇人进行虚假拍卖,从而骗取鉴定费、备案费、保管费、拍卖图录费等费用。此类手法的案件在2021年前较为多发,但随着打击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此类诈骗案件在本市已基本无发案。
第二种是虚构藏品价值,诓骗被害人高价购买虚假藏品。诈骗分子通常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或电话通讯等方式,通过话术推销滥竽充数、以新仿旧、无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并许诺“保值增值”甚至“高价回收”,以达到骗取被害人付钱购买的目的。目前,此类手法的案件在本市仍时有发生,去年下半年以来,警方相继侦破了多起涉及销售“文玩字画、纪念币”等虚假收藏品、艺术品的诈骗案件。
警方提示
收藏品行业具有特殊性,买卖和鉴定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资质。市民群众如参与收藏品投资或拍卖,在不具备相应鉴别能力的情况下,务必谨慎小心,一定要通过具有专业经营资质的文玩商店或拍卖公司购买具有收藏价值的收藏品,不要轻信电话、网络推销,切莫相信“高价获利”“承诺回购”等虚假宣传,在投资前要与子女亲友联系沟通,以免因一时冲动而陷入圈套,造成财产损失。
市民群众如果对收藏品、文物、古玩等物品有鉴定需求,可前往国家文物部门设立的公益性鉴定机构寻求免费鉴定服务。如果要拍卖藏品,应认准有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正规拍卖公司在藏品未成交之前不会向卖家收取任何费用。
一旦发觉被骗,要在固定相关交易证据的同时及时报警求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