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宁(站立者)与博士生讨论超声衰减实验结果。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相关资料图)
王业宁大学毕业照。
(摄于1949年)
王业宁(1926-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固体相变内耗专家,物理教育家,我国第一台“声光调Q-YAG激光器”研制者。
1926年,王业宁出生于安徽安庆的一个官宦家庭,自小就对数理化兴趣浓厚,她的理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45年,王业宁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开始在自己热爱的物理世界中追梦。1949年,大学四年级的王业宁在面临跟随家人同去台湾的选择时,决定继续学业。这次分别后,王业宁与家人海峡两岸分隔近50年,与双亲再也未曾见过面。同年,王业宁以全系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
1950年,王业宁开始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进修时,得到著名物理学家葛庭燧的悉心指导,确立了金属物理与内耗的研究方向。1954年返校后,王业宁在南大物理系创建了内耗实验室,从此投入固体相变与缺陷内耗的研究,开启了自己几十年不平凡的科研生涯。
1959年,王业宁首次创造性地把葛氏摆应用到新的领域,用它来研究相变机理。她观察到内耗峰值随温度的升降速度和应力的增加而增高,随震动频率和含碳量的增加而减低。瞬态内耗与一个震动周期内马氏体的转变量成正比。在金属物理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在国内被称为“王氏定律”。她对马氏体相变内耗规律及其机理的发现和揭示,比国外相同规律的发现早了10年。
1963年,王业宁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压电组合振子内耗仪,扩大了测量内耗的频率范围,该装置于1964年荣获国家科委、计委、经委联合颁发的新产品三等奖。1974年,王业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声光调Q-YAG激光器,在国内激光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此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王业宁在科研道路上从不循规蹈矩,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尤其注重交叉研究。自1987年起,王业宁将内耗方面的研究应用于高温超导体领域,首先发现并确认高温超导体在Te以上的晶格不稳定性或类相变与晶格参数的跳变有关。1989年,王业宁又创新性地将耦合弛豫理论应用到金属材料内耗的研究中,发现由于位错与点缺陷气团相互作用引起的内耗如冷加工峰(S—K峰)与沉淀峰,并合理地解释了该峰反常大的激活能的起因,为各派长期研究的冷加工峰的激活能问题找到了合理答案,研究引起国内外同行的瞩目,被誉为“王模型”或“王氏理论”。
王业宁迎难而上,勤奋刻苦,在相变内耗领域深耕几十年,为我国物理学领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她被国家计委、科委、教委等八个部委授予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个人金牛奖。王业宁不仅科研成果突出,而且培养出近百位硕士、博士,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王业宁一生成果丰硕,获奖无数,她学术造诣极高,蜚声中外。但是在无数荣光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对学术的坚守。她始终践行自强品质,全部精力用于科研。正如王业宁所说:“我没有留过洋,不很聪明,但很勤奋。如果说我做一样成一样有什么奥秘的话,那就是对待事业全身心投入和锲而不舍的长期积累。”
关键词: